精益工厂速读法-现场观察的5个层级(1)

笔者最近参加了一次精益爱好者的聚会,参观工厂现场后大家对工厂的问题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有的观点很好,有的观点有局限性,有的观点缺少结构化。通过爱好者们的发言笔者感觉到有必要普及一下制原精益工厂速读的现场观察部分。

我们GEMBA WALK工厂的时候分为5个层级:第一增值层,产品是怎么被制造的;第二物流层,怎么给设备和产线补料;第三信息流层级,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如何区分正常异常;第四车间现场管理(SFM)进展如何;第五层级,业务端到端流程。我这里先介绍前面3个层级如何使用:

  1. 增值层,这里主要是去观察产品的生产流程是否增值。首先看是人员主导还是设备主导,人员主导的看看是否形成一件流的流水线,有没有明显的8大浪费,主要看一队人的节奏是否一致,有没有一会忙一会闲的明显不均衡现象,单个工站详细观察员工的作业的增值和非增值。如果是设备主导,看看有没有OEE数据,有没有形成加工单元,在制品是否堆积,有没有8大浪费。
  2. 物流层,这里主要观察为产线或者设备的供料方法。线边物料是否堆积,多少小时配送一次,用的什么运输工具?补料是否递到装配工的手指尖(尽可能靠近装配)?有没有迂回?是否采用小火车MILK RUN的方式?到仓库去看看,收存发各个部门的目视化做的如何?如果你站在仓库主通道上可以和仓管人员愉快的沟通1小时而不需要避让车辆的话,那么这个工厂的库存可能存在问题。
  3. 信息流层级,看板上(系统)有没有目视化的指标(SQDCM),产线是否用每小时达成在跟踪和检查,设备是否有目视化的OEE数据,良率情况如何?仓库的看板上有没有相关重要指标,比如库存金额,天数,周转率,准确率......

通过这样的3个层级的观察方法,并且详细记录各个区域的8大浪费,能够使你在最短时间内了解生产区域的情况并且结构化的提出问题,加上工厂级别的指标数据(详见制原KPI BI)就可以快速完成制造工厂的诊断评估。

关于车间管理层级和业务层级的介绍,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下回讲解。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originflow.cn/348.html
来源:制原精技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